来源:作家叶倾城 时间:2023-07-05 12:49:48
1925年,军阀混战,直系孙传芳在苏鲁等地作战,与当时的山东军务帮办、47混成旅旅长施从滨对峙于徐州。 孙军远来疲惫,施军连战皆捷。 施军孤军深入后,却遭围困。 施从滨向山东总督张宗昌求助,但张宗昌与他旧日有隙,未施援手。 这时,孙传芳为了保存实力,三次致电孙从滨,有意示好。 施从滨均未理会。 最终孙军全力进攻,并且事先拆除附近的铁轨。仓促撤退的施从滨所乘车辆,在断轨处倾倒,他和随从全部被俘。 孙传芳下令于10月3日将施从滨斩首示众,暴尸三日,之后才草草入殓,将尸首抛入荒野。
消息传到施家,上下一片哀声。 施家身后唯有老妻一个,子女八人。 生于1905年的长女施剑翘时年20岁,誓要血债血还,为父报仇。
她有一位族兄,深受她父亲恩惠。 最开始,施剑翘指望这位族兄能完成大业。 故而,她与母亲同到济南,恳请张宗昌给族兄安排一官半职。 但族兄做官后,忙于升官发财,早就不记得这边的孤儿寡母。
【资料图】
之后,施剑翘又以报仇为条件,嫁给阎锡山的总作战部谍报股股长施靖公。 不料施靖公仕途蹭蹬,全无升迁机会,当然也不可能报仇。 更何况,站在施靖公的立场上,他也没什么深刻的动机,要为岳父报仇。
两次求助失败,施剑翘决定:求人不如求己。一定要手刃杀父仇人。
1933年,施剑翘的长子施大利,入天津培才幼稚园。 这所幼稚园是名校,家长多非贵即贵。 当时孙传芳业也解甲归田,寓居津门。 施剑翘想:也许孙传芳的儿女也会在这家幼稚园上学呢?
功夫不负苦心人,她打听到一个名叫孙家敏的小女孩在这里上学,阴雨天有豪车接送。 施剑翘暗中跟踪汽车,果然追到了孙传芳的住宅。孙家敏正是孙传芳的女儿。 施剑翘本想潜入孙宅行刺,但一来手中无枪; 二来她不认识孙传芳,怕误杀无辜;三来她的次子当时刚刚一岁,家人让她回去照料。 于是她只能暂时回太原暂居,一年后才重返天津。
事有凑巧。 施剑翘有个弟弟的同学,在军中任职,买了一只崭新的勃朗宁手枪。他在施家留宿时便放在柜子里。 施弟拿出来炫耀,被施剑翘发现,大喜过望。
1935年7月,一直密切关注孙家敏消息的施剑翘,发现孙家敏已至耀华中学上学。 恰好她哥哥的女儿也在那里读书。 于是施剑翘以家长的身份经常前往该校,很快探知孙家汽车牌号。 并借家长们之间的渠道,得知,孙传芳晚年信佛,常去南马路居士林誦经念佛。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因她是已婚妇女,拖家带口,母亲限制她无故出门。 她便在一家日语学校报了名,以学习之名经常外出,在影院等地,寻觅孙传芳的汽车。 当时天津应该不大,故而她两次目睹孙传芳散戏出场,打过照面,与报刊上的照片对照过,确认是本人无疑。
她既已下定杀人决心,剩下的事,就是如何安排家人。 她母亲已经59岁,年老体弱。 施剑翘担心自己杀人后,母亲受不了刺激,如果被逮去受审,就更加不妥。 于是她和弟弟商量,让弟弟托言需要母亲来帮忙带小孩,把母亲搬到南京弟弟家生活。
她另一个弟弟是留学日本的,这是已经学成归来,知道姐姐的想法后,力劝不可。 但施剑翘不改初心,反而有条不紊开始做准备工作。 一,草拟一份《告国人书》,印刷几十张,决定打死孙后在现场散发。 如施剑翘被当场击毙,希望其他人知道事由。 二,为了不连累弟弟的那位同学——手枪的主人,说枪是太原买的。 三,做一件合身的大衣,便于携带手枪。 四,定于11月13日居士林下手,届时全家老小离津。 五,给母亲丈夫兄弟姐妹都写好了遗书,布置了3000元遗产给儿子施大利做学费,交待由妹妹施纫兰负责。
11月13日,天降细雨。 下午2点左右,居士林和尚曾给孙传芳打电话,问说:天气不好,您来吗? 孙答曰:你们不必等我,我能去就去。 而这时,施剑翘已经在等待了。 说来也巧,居士林对男性居士要求很严,需要有人引荐,但对妇女则网开一面,填一份志愿书即可,所以施剑翘很容易便入内了。 说来也巧,她填好志愿书,便见孙传芳带一名随仆走了进来。她不动声色,待孙落座后,轻轻在他身后一个位置坐下。 孙传芳开始双手合掌念经。 而此时,施剑翘掏出手枪,对孙传芳连开三枪,子弹由他后脑进入,自左太阳穴出来。
众人发现出事,一片混乱。 而施剑翘拿出传单,在院中抛散,并大声喊:我是为父报仇,决不伤害别人,我也不跑。 随即,她在附近值岗警察的带领下赴公安局自首。
之后,双方各请律师,在法庭上激战。 孙方认为:对敌作战被俘而死,是常有之事,不是仇怨,亦不存在复仇之说。 施方则认为:杀人要用血来还。 法院上,孙施两家当堂争吵对质,一片混乱。 施剑翘的事儿一旦公布于报章,震动天下。 不少律师纷纷主动表示要为她辩护,不收取报酬。 开庭当日,法庭门前围观者高达200余人,多为女性,其中以天津女师、南中等校女生居多。 法律界人士多吁请轻判乃至无罪释放。 女界则指出:她是一个拖儿带女、上有老下有一群弟妹需要照顾的妇女。 苏州各学校校长、南京妇女会、芜湖律师公会、九江各中学……均发出请愿,请政府给她特赦。 施剑翘的叔父施从云亦是职业军人,战死疆场,是民国烈士。 众人又提出:对烈士家属,应予宽待。
有大量记者前往她所在的看守所进行采访。 天津《益世报》12月的一份采访中说到:她身着棉袍,外罩蓝布大褂,装束一如在法院开庭时。 当时,她帮不识字的女犯人写信。 与她们交谈,发现大部分为谋杀亲夫案件,深感“中国女子教育不普遍,社会罪恶日 甚,一般女子缺乏常识,不知离婚,故酿祸变,及身入囹圄,悔之无及。” 她并且立志:倘天假我年,当努力于女子一般教育。 每天读书,计有《古文观止》《唐诗三百首》及一些历史地理书籍。
1936年9月9日,施剑翘在天津第三监狱开始服刑。 监狱规矩比看守所严厉,只允许每周见家属一次,家属可以送两次饭。 但典狱长对她尤为苛刻,不允许她会见家属,她嫂子去送饭数次,均被拒之门外。 施剑翘每天吃粗玉米面窝头,菜汤里尽是虫子。 她原本是大小姐、富太太,现在立刻消化不良,大便不通,发烧,嘴上起满水泡。 施剑翘个性强悍,连夜写信,请求享受病人待遇,又写信给律师。并且表示:“国家的法律只判我7年徒刑,第三监狱就有保护我生命安全的责任。我请求院长,对我生命的安全,要特别的注意。”
一番扰攘后,1936年10月15日,高院收到政府命令,指出施剑翘“发于孝思,奋不顾身”,给予特赦。 院方考虑到她大张旗鼓地出狱,影响不好,特别嘱咐她不要声张。
她在天津女子师范毕业,并未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,一直引之为憾。 在抗战期间,她在西南联大研究过一年中国文学。 毕业后,她便从事教育行业,兼以养母。 自1941年起,她在合川任航空委员会的指导员。 1946年,她在苏州创立“私立从云小学”,任校长。 她在校内掩护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,并在校内安调电台,协助解放军渡江作战。 1946年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刘善本驾机起义后,她冒着生命危险,给刘氏妻女送钱送物。
1959年,施剑翘被推选为北京第二届政协委员,连任四届,直到1979年去世。 ———— 我对孙传芳杀人的正义性存疑, 我也对施剑翘报仇的正义性存疑。 但我很欣赏施剑翘做事的方式: 一,想到就要做到。 二,先是托族兄再去找老公,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。 发现都不成后气馁了吗? 不,她自己来。 三,有勇有谋,智勇双全。 她是一介女流,无权无势。 她就利用了一般人对女性不设防的心态,以及身为家长的一些特权,以幼儿园、小学为管道,调查情况。 这叫把“弱点最优化”。 四,安排妥当,不慌不忙,关于老人、孩子、细节,无不妥当。 果然一击便中。
女子做事,若都是这个作法,何事不成。
【环球时快讯】三星 Quick Share 快速共享现可用于非三星 PC
世界信息:“心手相连 守护花开”,关爱儿童党建共建活动在湖北省妇联驻点村开展